PIPI
- 物理治療居家復健體感輔具設計
PIPI是一個為建構良好的溝通管道以及醫療資訊的分享平台,透過輔具與APP的串流,打破醫病關係中間的屏障。
TEAM:吳玫暄 王子依 許雅貞 陳光宇
BACKGROUND
What's the Problem
在台灣,相較健保體系內的物理治療,自費治療屬於較新興的營運模式,尚未建立與健保體系下的醫療院所一樣能夠資訊互通的管道及整合性的服務系統,治療所與治療所、治療所與醫療院所之間通常各自為政,再加上物理治療的知識在社會中尚不普及,因此在接受治療或健康照護時,仍會遇到許多的阻礙,因此補足目前自費治療服務模式中的空缺,對健康照護服務的進步有很大的意義。
Our Goal
許多患者是因為健保體系的治療成效低落,又或者是一些更深入的需求無法被滿足時,才轉而選擇自費的醫療項目來獲得更進階、更客製化、效果更好的醫療服務,因此本研究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建構一個良好的溝通管道以及醫療資訊的分享平台,打破醫病關係中間的屏障,在能夠與患者緊密交流的關係中找出他們真正的需求,並建構出體驗佳且有更好的治療成效的服務,是本研究的目的,也是未來自費醫療服務有力的發展方向。
Research Process
Analyze
USER RESEARCH
以訪談法進行脈絡訪查,透過採訪有物理治療經驗的受訪者及物理治療師,又分別訪談健保與非健保體系的患者,了解物理治療體驗的現況,及患者的行為細節與動機需求,並找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Interview Content
我們針對醫病雙方的經驗,進行深入式訪談,了解物理治療師與患者在就診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與需求。
針對患者
(1) 對物理治療了解程度及看法,以了解患者接受物理治療的動機、病因、對於健保非健保制度的了解程度、潛在需求等。
(2) 現場評估與治療體驗,以了解現場治療過程中的行為環境、滿意點與痛點。
(3) 患者居家復健相關問題,以了解患者居家復健實施狀況、心理需求。
針對物理治療師
(1) 現場評估與治療,從專家角度了解治療現場環境、患者的情緒反饋、治療的困難點。
(2) 居家復健相關問題,了解居家復健在物理治療中的作用、患者群體的執行情況、治療師協助促進居家復健的現有方式。
(3) 物理治療生態環境,深入挖掘物理治療界的現行生態及治療師視角下行業的前景與困難點,幫助我們更好地設計輔具,拓寬問題考量的廣度。
Analyze
BEHAVIOR MODEL
從不同體系背景的受訪者的訪談結果中,彙整出分別以健保體系物理治療師、非健保體系物理治療師和患者為主體的三種互動模型。幫助掌握物理治療過程的整體情境脈絡,以及各個角色與主要互動對象的互動關係。找到互動過程中的溝通方式與存在的問題或阻礙。左圖以患者為例:
Analyze
Persona
根據訪談結果,以就診的物理治療所性質分別為健保轉非健保、非健保、健保構建出三種人物原型,針對不同情境建立更清楚的用戶輪廓與形象。
VALUE PROPOSITION
對應顧客素描,創造價值地圖。針對痛點,我們的解方是:
- 增加競爭性的遊戲模式
- 提供即時的動作反饋
- 混合現實的情境模擬
- 增加獎勵機制
- 復健動作視覺化
- 把大目標拆分為階段性的小目標
Analyze
USAGE
SCENARIO
產品功能:
- 地上遊戲,多變動作達成復健動作要求
- 虛擬實境MR,增加視覺互動效果
- 輔具成為身上的配件,兼具時尚
- 可搭載不同配件成為不同功能導向的輔具
- 搭配APP將物理治療旅程圖成為破關遊戲
使用者產品獲益:
- 讓患者更有意願做居家復健
- 復健之虞,活化社交關係
- 不需再額外買多餘的輔具
- 復健動作視覺化,使使用者更清楚自己的進步幅度與動作的正確性
- 因闖關機制獲取成就感